卷首语

本书内容大部分采用美国考门夫人所编之〝Streams in Desert〞,(意既沙漠中之泉源)。不过本书编者并没有照原书全译,有的地方是节译的,有的地方是删去了,有的地方是补进国内圣徒的著作。惟因多半取材于考门夫人之著作,所以仍名之曰《荒漠甘泉》 ──编者识于上海福音书房1939年12月

作者简介

考门夫人(1870年3月3日-1960年4月17日),美国基督教传道人,神学家,作家,教育家。

《荒漠甘泉》是美国考门夫人创作的散文集,1920年首次出版。

《荒漠甘泉》以圣经经文为据,摘录了考门夫人所喜爱的司布真、马德胜、爱德华兹等多人的著述或语录,结合作者的经历思考,书写了一年的读经心得和人生感悟,同时汇集了大量布道、宗教著述和圣诗的片言只语。 [1] 贯穿全书主题的是信心和爱心。

内容简介

全书共有365篇文章,以一年的365天作为顺序书写。

一月,“信心与胜利”。考门夫人引用《圣经》上的一句话作为该章的小结: “使我们胜了世界的,就是我们的信心。”世界是一个大战场,人人都在战斗。不同的是。有信仰的人就有了战斗的目标。信心是战斗中不可衡量的伟大力量。

二月,“患难与锻炼”。神会给人们种种考验,将把人们放在种种艰难的环境锻炼人们,就好像宝石匠人琢磨未成形的宝石,是为了使它更晶莹、更洁净。患难是新生命的源头,最庄严的诗篇来自灵魂最深的苦痛。所以这一章的小结是:“在烈火中,瞻望你锻炼成精金的光荣日子。”

三月时,作者进一步阐述对待考验的办法:“试炼与勇敢”。她说,信心在苦难的环境才难能可贵,人们应像神一样可靠,一样有决心,一样不屈不挠,这就是信心的意义。作者教导人们:“经过铁的磨炼,造成铁一般的意志,铁一般的力量。”

基督教的复活节在四月,这个月讲的是“复活与牺牲”。“经过了十字架的痛苦,才有复活的生命。”基督在十字架上为世人舍身,三天之后,他复活了。这个战胜死亡的故事,成为人类永远的希望。惟有牺牲,才能产生光明;十字架的重负也就是使我们获得新生的期待。

五月,“安静与坚定”。安静是一切力量的根源,在安静中方能听见从神永恒之爱所发出的轻柔低语。在任何挑战面前,不要忧虑,不要惧怕,不要烦恼,也不要急躁。从信心产生的真正镇静。会给人力量应付危难,获得成功。

六月,在一年的中间,作者谈的是“时间与信心”。有时人们的痛苦如此缠绵漫长,似乎没有尽头,人们向神呼告,却迟迟听不见回答。这时,人们依然要以最大的信心和耐心,等待神的时间和神的方法。神是不会遗忘他的儿女的,他的拖延只是为了更大的胜利。所以,不要怀疑,不要急躁,“以最大的勇气站住,等待时机的成熟。”

七月,作者要人们“忍耐与服从”。接受神的引导,把一切交给神去安排。不论前方遭遇的是什么,只要是神的旨意,我们都应欢迎。“服从是信心的果实,忍耐是结成果实前的花朵。”

八月,“信心与乐观”。“坚定信心,固执不渝,欢欣鼓舞,感谢赞美。”心中怀着坚定的信仰,即使在苦难与不幸中依然能内心喜乐,因为“与主同在,就会欢欣刚强,以驯顺之心接受痛苦,就不会受伤。”

九月,作者讲述“慈爱与同情”的道理。“领导者的大爱,有严教,也有体恤。发挥你的同情,‘如何得来,要如何舍去。’相信主,主随时准备张开仁爱的双臂,在我们所欲倾斜的每一方面撑住我们。”

十月,冬天来临的时候,作者用“信心与希望”启迪人们。黑夜一过就是白昼,严冬一过就是春天。凭借坚强的信心,生命将结出甜美的果实。

十一月,“信心与灵力”是作者思想的中心。神的力量是无穷的,在神没有不可能的事,也没有太迟太难的事。只要信心坚定,人们就能“争取烈火中的胜利,从逆境中战胜逆境,从疾病中战胜疾病,从奄奄一息中战胜死亡。”要记住,“似若绝望的境地,是胜利的开始。”

在一年中最后一个月,作者说“信心与祷告”。对于基督徒而言,祷告是每日必修的功课。与神的旨意合一的祷告,有信心的祷告,事情必定成就。而“灰心生失望,失望生不信,不信生失败——这些都是祷告成功的致命伤。”

创作背景

1901年,考门夫人凭着信心与爱心,开始了她25年之久的宣教事业。在丈夫查尔斯·考门安然去世以后,考门夫人在经历了更加艰辛的苦难与奋斗,开始提笔写作。这些作品受到了广泛欢迎,因此她把这些文字编辑成书,这就是《荒漠甘泉》。

作品主题

信心和爱心是《荒漠甘泉》全书的主题,是全书的灵魂。考门夫人为了激励病中的丈夫和病魔作斗争,反复强调信心和爱心。这信心和爱心,同样激励了亿万读者的心。人类的生命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,从远古流淌到现在。信心和爱心好似那不熄的火炬熊熊燃烧,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。

《荒漠甘泉》面面俱到,只要是生活方面的事无论大小巨细,均有阐述。小至生活琐事如要早起,大至人生方向如树立远大理想。考门夫人认为,所有伟大的圣徒都是早起的人,不能因为贪图享受而赖在床上。一日之计在于晨;一年之计在于春。谈到理想时,考门夫人鼓励年轻人说:“你们有幸面临一个伟大的日子,其伟大在于你们的未来。你们的成就一定会被衡量,不是依照以往你们享受了什么、做了什么或者拥有过什么,而是依照你们最后的成就。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基于高远的目标、伟大的理想、广阔的视野、渺不可及的想象。地平线那端的巍峨群山,或许现在它们对你来说太陡峭、太巍峨,但是它们就是你的人生目标。不时高瞻远瞩的人,最终将发现他们已登临山顶,与蓝天接邻。”她要年轻人记住:目标常常是吸引他们的磁力。

艺术特色

这本书主要以日记的形式来书写,其内文的引言主要以《圣经》为依据,也恰当地引入了其他神学著作中的段句,同时结合着考门夫人及其丈夫二人的见证和灵修生活,对于《圣经》中的某些经文展开了非常深入的阐释。它主要是教导人们如何通过阅读圣经来聆听“神”的话并明白神的旨意。

作品影响

1920年该书出版,立刻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,在随后短短的几年间,它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,为世界各地的人所传诵,其中有大量读者根本不是基督教徒。其中中文版本发行最广,读者最多。最早的中文译本,是20世纪40年代宋美龄译给蒋介石研读所用。